我国各型系列飞机载荷谱实测关键技术及载荷谱数据库开发

     本研究项目属原国家计委、总装备部、空军下达的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承担和完成15种机群系列飞机载荷谱实测项目。历经多年的科研与实践,发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我国现役各型飞机载荷谱实测方法与关键技术,创建了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载荷谱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系统地解决了我国系列飞机载荷谱实测过程中的多项 “受制于人”的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主要发明与技术创新点:
     1、发明了系列飞机全尺寸结构、翼身融合体、大变形机翼、全动平尾、多轮车架式起落架等复杂结构的空间多轴外场同步协调加载标定试验技术和飞行载荷实测方法,解决了通过飞机受载结构实测飞机载荷的重大关键技术;
     2、发明了飞机空间自平衡受力标定试验装置系统,大变形翼面随动空间加载、不拆卸起落架悬空加载等飞机各类受载结构标定试验装置,解决了我国现役各型系列飞机结构实测载荷的外场标定试验的关键技术难题;
     3、针对我国采用一架飞机进行载荷谱实测的国情,发明了我国独有的最少空测飞行起落采样次数准则和基于当量损伤的高置信度中值载荷谱编制技术,真实地反映出飞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随机载荷状态,研发了能够进行数以万亿计实测数据高端智能化统计处理的大型软件平台;
     4、创建了飞机三维空间时序视景可视化系统,真实地展现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三维瞬态空间时序视景飞行轨迹,为破解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空间瞬时受载状态和载荷瞬间演化过程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5、发明了柔性数据模型,创建了涵盖歼击机、预警机、轰炸机、教练机、运输机等数以万亿计实测数据的我国各型系列飞机载荷谱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为我国系列飞机结构定、延寿和新机目标寿命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项研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授权21项,获软件著作权1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EI论文39篇;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空间载荷标定技术与试验装置2011年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特等奖。200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我国飞机载荷谱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题,作为突破性成果报送中央政治局常委。2011年11月2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持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专家组评价:该项成果为大技术难度,学术价值高,创新性强,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空军机关认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已用于千余架飞机定寿和延寿。实现经济效益250.8亿元,为我国正在研制的大型飞机和新一代战机长寿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目标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了航空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和经济效益重大。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系列飞机定寿和延寿水平的重大突破,提升了我国飞机结构可靠性设计水平,保障了飞行安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国防工业竞争能力,实现我国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